喜欢说“差不多”
早在1920年时,胡适先生就预言了这么一群人。这一群人有个共同的口头禅:“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,何必太精明呢?”
胡适先生为他们取了名字,就叫做差不多先生。在将近100年后的今天,差不多先生也依然存在。
差不多先生和认真先生,毕业后进了同一家公司。差不多先生发现有些人每天都在混日子,也照样拿着同样的工资时,他开始动摇了。既然大家都拿着一样的薪水,为什么我还要那么拼呢?
差不多先生,于是就凡事做个差不多,能蒙混过关就可以;
认真先生做每一件事情都十分认真,执着细节、死磕到底。
当然,前者注定是碌碌无为,后者成为了职场里那一类光鲜亮丽的人。这是当下职场的真实写照,是两类人、两种选择后的两个结局。
有时候,你觉得凡事差不多,怎么样都行,实际上,只是因为你不行。
因为你没有树立自己的认知,没有能说服你行动的勇气,没有与之匹配的能力。
看到过一句话: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心里常常暗示自己对某件事没办法做好,做到差不多就可以了,那么这种心理会夺走他往上再走一步的成功机会,甚至最终会毁掉自己。
喜欢说“差不多”,便是一个人走向失败第一个迹象。
▼点击下方图片,破局职场困惑▼
沉浸于“舒适区”
很多人都听说过闯王李自成失天下的故事。
李自成攻入京城后,以为天下既定,大功告成,就开始和手下们贪图享乐,夜夜笙歌。
可是好日子没过多久,敌人就卷土重来,起义军早就丧失了当初的热血,最后败得不可收拾。
这也恰恰印证了孟子先生的那句话:“生于忧患,而死于安乐也。”
而在今天,仍有不少年轻人,如同温水里的青蛙一样,对生活环境习以为常,迷恋温水里的舒适,不愿意主动跳出改变。
最终,只好被那逐渐升温的水给毁掉。
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,叫“花盆效应”。它指的是人如果在舒适的“花盆”中待久了,就会不思进取、安于现状。
我们的生活圈,就是那个花盆,就是那容器里的温水。由于趋利避害的本能,我们习惯性地待在原地,把按部就班的生活慢慢磨成了自身的舒适区。
若总是处在自己的花盆之中,那我们所能看见的世界,终将被我们的现实束缚。
心理学研究将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,分为三个区域:舒适区、学习区和恐慌区。
研究表明,只有在“学习区”内做事,不断地学习和尝试,我们才会进步。因为在舒适区里,很多时候,除了舒适,一无所有。
沉浸在舒适区,固步自封、不思进取,便是一个人走向失败第二个迹象。
开始不自律
王小波说过,人的一切痛苦,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。因为不够自律,所以我们才会经常懊悔和叹气。
我有一个玩得特别好的朋友,他和我一样,喜欢写一些东西。我们都希望有一天,能够出版自己的书籍。去年,他家里出了一些事故,消极低沉了一段时间。我很担心他会因此走不出来,担心他会选择放弃写作这条路。
可他挺过来了。他从那悲痛中走出,像涅槃而生的凤凰,经历苦痛,却将其化为力量。
那一刻我就觉得,凭着他的心性,将来必能有所成就。可悲哀的是,他熬过了鬼门关,却败给了自己的不自律。
他在朋友的诱导下,玩起了王者荣耀、刷起了抖音。开始以为自己能控制住娱乐的时间,可到后来,才发现高估了自己。
等到察觉时,已经深陷其中,无法自拔了。他在游戏里成了王者,在生活里却慢慢变成了青铜。为什么我们能熬过痛苦,却熬不过诱惑?因为,痛苦熬一会就会过去,而诱惑,却会越熬越有吸引力。
高尔基曾说:“哪怕对自己有一点小小的克制,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。”
正是缺了那么一丁点的克制,我们才被慢慢地毁灭。有的人叫嚣着自己要拿奖学金,却经常逃课,通宵游戏;
有的人嚷嚷着要减肥,办了健身卡,却依旧胡吃海喝,丝毫不收敛自己的食欲;
有的人说好明天早起,今晚却依旧刷抖音微博到深夜才睡;
我们常常立下目标,可离目标也永远都是那么一段距离。
因为不自律,我们已经慢慢被生活腐蚀,在不知不觉中,使得当下成为了生活的常态。这不自律,便是一个人走向失败第三个迹象。
35岁后,拿什么资本才能活得不狼狈
把你带到今天这个位置的能力,并不能把你带到明天。
在职场,你不学着改变和成长,将很难获得发展,而且比晋升更无力、更灾难的是中年失业。
看过一则新闻,一个曾经在华尔街工作的精英男性,因为裁员而不得不脖子上挂着牌子,站在大街上推销自己,让人心酸不已。
(失业银行家”珀斯基挂牌子在纽约街头推销自己)
人到中年,年薪百万,事业有成,贷款买了大房子,买了不错的车子,送孩子去了每月5000的幼儿园,岁月静好。本以为35岁能实现财务自由,结果35岁迎来失业。岁月静好立马溃不成军。
哪怕你在华为工作也不例外,曾经一篇新闻:华为34岁以上员工为什么要被清除?在不少中年人心里埋下了恐慌的种子。
究其原因,一旦你停止成长,无论你已经站到了什么位置,列车的惯性和紧跟列车的人,都会把你甩下车。
职场低谷的表现
隐藏着你的发展上限
面对职业生涯的瓶颈期到底如何破解逆袭?他的故事也许能给你答案。
近两年最火的“读书人”樊登说,他在央视时,曾经有一个明显的职业低谷期。
当时,传统媒体的势能已显颓势,栏目数量缩减,相应地,策划通过的几率就被降到很低。当时,他接连策划提案被毙,于是他突然闲下来了。
闲下来之后,他没有焦虑发疯,没有走穴赚外快,而是决定静心读书。他找了几乎所有版本的《论语》,每本都通读几遍,比较各家注解的差异,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解。
当他熟背《论语》以后,再去看西方的一些书,突然发现相互之间竟然都是通的。于是,他迫不及待地和人分享这些发现。
2013年,樊登创立樊登读书。目前为止,樊登读书集团,除樊登读书外,还拥有七家子公司。 樊登自己都没想到,职场低谷期养成的阅读习惯,他开创了职业新境界,影响千万国人。
我们需要不断读书,才能清醒地认知到自己停滞在职业适应期。
信息来源:WPS稻壳儿